科普知识-蛋鸡生产技术
目录
一、蛋用鸡种介绍与选择
(一)蛋用鸡种介绍
(二)鸡种选择与雏鸡质量
二、饲料营养与饲喂
(一)饲料营养需要
(二)合理饲喂
三、设备条件与饲养环境
(一)设备条件准备
(二)饲养环境控制
四、各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五、疾病防治
(一)消毒措施
(二)预防用药
(三)免疫接种
六、日常管理
(一)工作程序
(二)记录管理
七、鸡常见疾病类别
一、蛋用鸡种介绍与选择
(一)蛋用鸡种介绍
近年,我国蛋鸡生产中推广使用的鸡种主要是国外引进的褐壳蛋鸡,如:海兰褐、罗曼褐等。另一类是我国自己培育的鸡种,如京红1号、京粉1号,详见表1。
表1主要蛋用鸡种简表
名称 |
产地 |
蛋壳颜色 |
商品代主要生产性能 |
备注 |
50%产蛋率 周龄 |
高峰产蛋率(%) |
72周龄产蛋量(㎏) |
72周龄 体重 (㎏) |
平均 蛋重 (g) |
料蛋比 |
海兰W-36 |
美国 |
白 |
21~22 |
93~96 |
18~20 |
1.7 |
63.5 |
2.22 |
|
京红 1号 |
中国 |
褐 |
21.5 |
93~95 |
17~18 |
1.75 |
63~65 |
2.25 |
|
京粉 1号 |
中国 |
粉 |
21 |
92~94 |
17~18 |
1.7 |
62~64 |
2.20 |
|
海兰褐 |
美国 |
褐 |
22 |
92~96 |
20~21 |
2.25 |
63.3 |
2.15 |
|
罗曼褐 |
德国 |
褐 |
21~22 |
92~94 |
19~20 |
2.3 |
64~65 |
2.30 |
|
宝万斯高兰 |
荷兰 |
褐 |
20~21 |
94~96 |
20~21 |
2.1 |
65 |
2.15 |
|
(二)鸡种选择与雏鸡质量
1、鸡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准确选择鸡种是养好鸡的关键一步,在选择鸡种时首先考虑的应是市场销路,其次就是鸡种市场占有率和种鸡场信誉度及售后服务情况,同时也应该结合自己生产实际情况及饲养条件作出最后决定。
2、雏鸡质量
雏鸡应来源于高产健康的种鸡群,对于雏鸡质量要求应该从精神状态、羽色、体重、腹部等几方面综合观察,雏鸡应活泼爱动、叫声宏亮;羽色符合鸡种要求、有色鸡种羽色鲜艳、绒羽长短合适;初生重应在35克以上并大小一致;腹部不过大、闭合良好、无感染;雏鸡健壮无生理缺陷。
二、饲料营养与饲喂
(一)饲料营养需要
蛋用鸡饲养,根据生理特点不同多采用雏鸡料、育成鸡料和产蛋鸡料,以保证蛋用鸡不同生长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蛋用鸡不同阶段对营养需要的特点是:全期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都很严格;雏鸡对蛋白质数量需要量大,对蛋白质质量(氨基酸)需要严格,对能量需要也高;育成鸡对蛋白质数量需要量渐少,对蛋白质质量(氨基酸)需要严格,对能量需要低;产蛋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都很严格。蛋鸡对各种营养需要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能量的高低,能量蛋白质比例,雏鸡料、育成鸡料和产蛋鸡料分别为140~148、190~195、170~180,(能量单位以千卡计算),或0.60~0.65、0.75~0.85、0.70~0.76(能量单位以兆焦计算)。
(二)合理饲喂
1、选择饲料
选择饲料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饲料生产厂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售后服务情况,其次要根据饲养的鸡种和数量,分次购入,以确保饲料质量。为确保蛋用鸡不同阶段生长发育正常和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以及合理利用饲料,必须严格按阶段使用合适的配合饲料。
2、选择喂饮设备
根据饲养方式和饲养规模选择料槽、料桶及饮水器,并视鸡的日龄大小不同选择型号,但必须确保鸡的采饲和饮水位置。蛋用鸡不同周龄采食和饮水位置见表2。
表2蛋用鸡不同周龄采食和饮水位置
周龄 |
料槽 (cm/只) |
料桶 (只/个) |
水槽 (cm/只) |
饮水器 (只/个) |
料桶、饮水器型号 |
0~4 |
2.2 |
30 |
1.6 |
60 |
小 |
5~10 |
4.2 |
40 |
2.2 |
70 |
中 |
11~18 |
5.3 |
55 |
3.0 |
80 |
大 |
注:
①大规模平养多选用电动链条式料槽喂料,普拉松式饮水器供水。
②小规模平养多选用料桶喂料,杯式和真空式饮水器供水。
③料桶型号规格以可盛饲料重量计:小号6千克,中号8千克,大号12千克。
④饮水器型号规格以可盛水重量计:小号1千克,中号4.5千克,大号10千克。
⑤饮水器类型主要为:杯式、真空式、普拉松式和乳头式。
⑥目前,产蛋鸡多为笼养,采饲和饮水位置可以不考虑。
3、饲喂方式
(1)开食
给雏鸡第一次喂料称开食。开食最佳的时间是雏鸡出壳后24~30小时,应先饮水后喂料,饮水后半小时喂小鸡料,喂料时应少添,掌握的原则是饮水自由,吃料只能达到七、八分饱即可,如果过食会造成雏鸡消化不良。开始时会有个别雏鸡不会饮水吃料,应注意观察,及时挑出不会的小鸡进行人工辅助,方法是将雏鸡的喙轻轻浸入水中令其喝水,然后放入料盘中,雏鸡便可学会。
(2)加料
开食后,可根据雏鸡周龄,每天按一定次数加料,掌握的原则是:次数由多至少,数量由少至多。一般是第一周每天10次,以后每周递减1次,六周龄时每天4次即可,到育成期为防止鸡抢食保证鸡群发育整齐应该逐渐减少到每天2~3次,产蛋期每天3次,应注意的是每次加料时所有料槽应该没有剩料,以防剩料积压变质,并保证加料均匀。
(3)均料
每次加料后,由于鸡只采食挑料会使料槽或料桶内饲料堆积不均,而造成饲料撒落浪费和采食不均,所以必须在两次喂料之间进行均料,均料的方法是:电动链条式料槽喂料时可不加料开动链条以带动槽内堆积的饲料使之均匀;手工加料条件下可实施人工均料,一般每两次喂料之间均料2~3次。均料还有促进鸡采食的作用,并且也可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供给,所以均料是饲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当重视。
(4)清料
饲喂过程中,尽管实施正确加料和均料,有时也会造成料槽或料桶内饲料堆积,如果长时间不清料,堆积的饲料会损失很多营养,甚至出现发霉变质,鸡如果采食到这样的饲料,就可能出现营养缺乏症或霉菌中毒。所以必须定期进行清料,清料时必须一次彻底将料槽或料桶内堆积的饲料清净,一般情况下清出的饲料不应该再次喂鸡,只能改为他用。
三、设备条件与饲养环境
(一)设备条件准备
1、房舍准备
对房舍的基本要求是有利于防疫、卫生、便利。防疫是指周围环境有利于对各种疫病的防治;卫生是指房舍内外及周围便于清理,污水粪便能及时处理;便利是指水、电、交通等方便可靠。房舍建设时不必投资过大,应注重经济适用,房舍高度一般达2.8m;宽度以7~10m为合适,产蛋鸡舍应该考虑鸡笼的安装;房舍长度依地形和饲养规模确定,最好不要超过100m,以防止通风困难,一般以40~60m为宜。如果饲养规模较小,也可利用闲置房舍,以减少投资。不论新建房舍还是利用旧房舍饲养蛋用鸡,都必须按房舍的基本要求考虑。同时还应注意的是房舍的水、电、暖设施齐备可靠,笼具、网具等设备完善。
2、供暖设施
雏鸡娇嫩,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必须人工供暖,所以必须注意供暖设施在进鸡前一周完备,并开始供暖。供暖形式根据饲养方式决定,大规模饲养时最好采取热水管或热风炉供暖,电力资源充足情况下也可采用电加热供暖;小规模饲养时为节省投资可采用煤炉、地炕、火墙等方式供暖。不论采取那一种方式必须保证供暖及时稳定,同时考虑舍内卫生和空气清新。
3、鸡笼的准备
蛋用鸡可以全期采用笼养,但必须按育雏、育成和产蛋三个阶段分别准备鸡笼。育雏笼多为3~4层重叠式;育成笼多为3~4层阶梯式;产蛋笼多为3层阶梯式。准备鸡笼的同时应该将料槽和水槽以及其他笼养必备器具和物品备齐,并在安装鸡笼时合理配备完善。
4、其他物品
(1)喂饮设备
根据蛋用鸡对采饲和饮水位置的要求按不同规格备足料槽、料桶及饮水器,喂料加水用的撮子、桶、盆等也应准备齐全,并逐个检查维修好,同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2)清粪设备
大规模饲养采用机械清粪时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彻底检查维修,如果采用人工清粪应准备好推粪车、清粪耙和锹等。
(3)消毒设备
包括环境消毒、器具消毒和带鸡消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高压冲洗机(用于地面、墙壁、屋顶等的冲洗)、火焰消毒器(用于地面、墙壁、屋顶等处裂缝不便消毒之处)、药物喷雾器(用于舍内外药物消毒)和稀释药物用的容器、量具等。
(4)维修工具
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维修;水、暖、电维修;网具及日常用具维修等工具的准备。
(二)饲养环境控制
1、温度
控制好环境温度是养好蛋用鸡的关键,因为温度直接影响蛋用雏鸡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壮,也能影响产蛋鸡的产蛋量,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有重要的作用,当环境温度过高时,鸡饮水量增加而采食量下降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为散出更多的体热鸡只过量呼吸,从而增加了心脏和肺脏的负担,长期会严重影响体质健康;当环境温度过低时,鸡饮水量减少而采食量增加也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营养不平衡,为维持体温鸡只减少运动互相聚堆,严重时会因挤压而死。所以,必须控制好环境温度。蛋用雏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周龄对环境温度要求不一样,总的要求是前高后低,逐渐下降,蛋用雏鸡不同周龄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详见表3。
表3 蛋用雏鸡不同周龄对环境温度的要求
单位:℃
日龄 |
1~3 |
4~7 |
8~14 |
15~21 |
22~28 |
29~35 |
35日龄 以后 |
育雏器 温度 |
34~33 |
33~31 |
31~28 |
28~25 |
25~22 |
22~19 |
19~18 |
育雏室 温度 |
26~24 |
24~22 |
22~20 |
20~18 |
18 |
18 |
18 |
注:①育雏器温度是指雏鸡所处位置的温度。
②育雏室温度是指远离门、窗、热源等处的育雏室内环境温度。
掌握温度时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温度计必须经过校正,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监测育雏器温度的温度计应放置在远离热源与雏鸡等高处;监测育雏室温度的温度计应放置在远离门、窗、热源处;如果饲养管理人员经验丰富也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表现估测温度是否合适,当温度适宜时,雏鸡采食、饮水、活动、休息自如,分布均匀;当温度过高时,雏鸡不爱采食、大量饮水、张口喘气、不爱活动并远离热源;当温度过低时,雏鸡采食量增加、饮水减少、靠近热源、互相聚堆并发出唧、唧的叫声。为保证育成鸡的体质健壮,从育雏后期开始就应该逐步脱温,使小鸡逐渐适应外界温度环境。产蛋鸡的最适宜温度是13~27℃,过高过低都会对产蛋产生影响,所以,环境温度的管理是养好鸡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
2、湿度
适宜的环境湿度条件可以保证蛋用鸡正常生长发育和体质健壮,环境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当环境湿度过高时室内潮湿雏鸡易受凉发病,物品也易发霉变质,特别是容易诱发球虫病;当环境湿度过低时室内干燥,空气污浊鸡易患呼吸系统疾病。所以,创造一个适宜的湿度环境也是养好鸡的关键。蛋用鸡对环境湿度的要求范围是70%~50%,育雏期前期高中后期低,1~10日龄70%~65%,10日龄后保持60%即可,掌握的原则是初期防止干燥,中后期防止潮湿,鸡舍内应无尘土飞扬或墙壁、屋顶、地面有水滴形成,育雏初期应经常向地面洒一些温水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后为防止舍内潮湿应严禁水槽漏水,经常清理粪便,过于潮湿时可适当增温加大通风,也可在地面撒布生石灰;育成期和产蛋期保持在50%~55%即可。
3、通风
通风主要是为了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以确保氧气供给和有害气体排除,所以,必须注意通风。因为通风会影响到环境温度和湿度,在掌握通风量时应在保证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尽量加大,以人进入鸡舍无特殊臭味和刺鼻辣眼睛的感觉为宜,另外严禁风直接吹到鸡体。
4、光照
正确的光照除可保证鸡正常采食、饮水、运动和休息外,还有刺激生长和刺激产蛋的作用,所以,制定合理的光照方案,并准确实施也是养好蛋用鸡的重要条件。蛋用鸡的光照方案详见表4、表5、表6。
表4 蛋用鸡的光照方案(密闭式舍恒定法)
周龄 |
0~0.5 |
0.5~17 |
18 |
20 |
22 |
24 |
26 |
28周后 |
备注 |
光照时间 (小时/天) |
23 |
8~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光照强度(lx) |
2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表5 蛋用鸡的光照方案(开放式舍恒定法)
周龄 |
0~0.5 |
0.5~17 |
18 |
20 |
22 |
24 |
26 |
28周后 |
备注 |
光照时间 (小时/天) |
23 |
自然 光照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光照强度(lx) |
2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表6 蛋用鸡的光照方案(开放式舍渐减法)
周龄 |
0~0.5 |
0.5~17 |
18 |
20 |
22 |
24 |
26 |
28周后 |
备注 |
光照时间 (小时/天) |
23 |
自然光照 |
13 |
13.5 |
14 |
14.5 |
15 |
16 |
|
光照强度(lx) |
2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
注:
①光照时间是指每天日照时间加人工给光的总时间。
②Lx是光照强度单位,1Lx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地面在2米高处有0.3瓦的光源照度。
③表5适用于育成期处于日照逐渐增加季节,自然光照期间多于10小时时应该人工遮光。
④表6适用于育成期处于日照逐渐减少季节。
5、密度
密度是指每平方米有效面积饲养的鸡只数量或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合理的饲养密度能够为蛋用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保证鸡群中所有的鸡只不但都能够及时方便的吃到食、饮到水,而且能够很好的运动和休息,保证鸡群整齐发育。蛋用鸡不同周龄的饲养密度不一样,随着周龄加大饲养密度逐渐变小,小规模饲养蛋用鸡一般都采取网上平养的方式,育雏期以每平方米35~20只为标准,育成期以每平方米20~10只为标准,蛋用鸡合理的饲养密度详见表7。
表7 蛋用鸡合理的饲养密度 单位:只/㎡
周龄 |
0~6 |
7~14 |
15~18 |
备注 |
网上平养 |
35~20 |
20~15 |
15~10 |
|
地面平养 |
32~18 |
18~13 |
13~8 |
|
笼养 |
60~35 |
35~25 |
25~16 |
按笼底面积计算 |
四、各阶段饲养管理的特点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雏鸡0~6周龄阶段称为育雏期。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育雏期的小鸡到育雏期末才能适应外界的温度环境,所以育雏期必须管理好温度。
(2)消化机能差
雏鸡胃肠容积小,消化液分泌少,胃肠蠕动能力差,必须喂给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并且确保饲料质量,饲喂时少喂勤添。
(3)防卫能力差
雏鸡体小娇嫩,自卫能力和免疫能力弱,必须加强管理,安排好值班人员精心看护,特别要注意防止老鼠、猫、狗等的侵袭,严格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2、防止啄癖
啄癖是两周龄以上雏鸡容易发生的一种以互啄为特征的恶习,一旦发生很难控制,严重时不但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造成死亡,所以必须控制好。两周龄以上的雏鸡是翼羽和尾羽脱换阶段,羽根发痒,另外鸡又有梳理羽毛的习性,如果存在诱发因素是很易发生的,诱发啄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温度高、湿度大、通风不良和光照过强;二是营养因素: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和食盐不足;三是管理因素:环境不稳定、应激因素过多并累加、饲养密度过大。防止啄癖的发生首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做好管理工作,但是最根本的措施是给雏鸡断喙,断喙的最佳时间是6~9日龄,过早对雏鸡应激过大,过晚雏鸡易出血而止血困难。断喙的方法是采用专用断喙器,最好是由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准确的断喙是将雏鸡的上喙由鼻孔至喙端切去1/2,下喙切去1/3,形成下喙长上喙短的状态,操作时要求稳、准、快,并且切烙结合,做到一次完成。为了防止雏鸡出血过多,在断喙的当天和前后各1天,可以在每千克饲料或饮水中加入3~5mg的维生素K,为了保证雏鸡正常采食,可在料槽中多加入一些饲料。还要注意的是断喙不应与免疫接种同时进行,有应激因素存在时不要进行断喙。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7~18周龄的阶段称为育成期。
1、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特点
(1)某些器官机能已经健全
体温调节机能、防卫机能、消化机能等都基本发育健全,能够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饲养管理可以粗放一些,以锻炼其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保证以后生长发育和产蛋奠定一个较强的体质基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降低饲料营养并减少每天喂饲次数,以锻炼鸡的消化机能;逐渐脱温使鸡能够较快地适应外界环境。
(2)骨骼和肌肉发育旺盛
育成期除注意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外,特别应保证矿物质饲料的供给,主要是保证钙、磷、锰、锌等元素的供给,在注意饲料营养的同时可以每周定期往食槽中加入贝壳砾、骨砾等任鸡自由觅食。同时也要注意饲养密度不要过大,并保证鸡的适当运动量以促进鸡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3)后期生殖器官发育快
10周龄以后鸡的生殖器官发育非常快,到16周龄时已基本发育成熟,如果不适当控制,会过早产蛋,这样会严重影响鸡的体质发育造成鸡早衰,使全期的产蛋量降低。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饲养措施: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的数量,增加粗纤维的数量;二是管理措施:采取渐减的控制光照措施,使鸡的机体和生殖器官都能够得到正常的发育而适时开产。
(4)群序等级的建立
群序等级是通过鸡啄斗在鸡群内形成的一种等级现象,处于末等的鸡只,会受到欺凌而影响采食、饮水、运动和休息,使整个鸡群发育不整齐。鸡群的群序等级是在10周龄前后开始出现,经过几周后便可形成,如果鸡群变动,会打乱原来的等级次序重新建立,从而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育成后期应保证鸡群的相对稳定,不要轻易变动鸡群。
2、育成鸡的体重监控
育成期的饲养除按饲养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合理的饲养密度,给鸡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鸡只的正常生长发育外,对育成鸡的体重检测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检测的方法是根据育成鸡体重发育标准定期称重,计算均匀度,随时调整鸡群,以保证鸡群发育整齐,进而提高鸡群的育成效果。育成期一般每周称重一次,随机抽取5%~10%的鸡只,逐只称重后计算平均值,与标准比较,对于高出标准的鸡只应该采取不增料的措施,待体重达到标准后,再按标准增加料量;对于低于标准的鸡只应该提前增料,体重达标后再执行标准料量。体重均匀度的计算方法是:在算出平均体重的基础上,再算出平均体重±10%的体重范围,然后统计所称测鸡只在此范围之内的数量,最后计算均匀度。育成鸡的体重均匀度最低应该达到75%以上,体重均匀度计算公式如下:
均匀度=达平均体重±10%的鸡数/所称鸡数×100%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特点
18周龄至产蛋期末的阶段称为产蛋期。
1.产蛋鸡的生理特点及管理要点
(1)性已成熟,身体尚在生长进入产蛋期的母鸡虽然已经能够排出正常的卵泡产蛋,但身体仍然在生长发育,达300日龄左右基本停止。为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加强饲养管理。
(2)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不一样开产前1-2周储钙能力增强,对各种营养物质利用能力也显著提高,所以在进入产蛋期前1-2周应该增加饲料中的钙、磷的给量,并变育成后期料为开产前期料;产蛋高峰期后随着产蛋率的下降,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也下降,特别是对于钙的利用率下降,此时开始应注意增加优质钙的给量,并注意钙磷比例,以提高利用率。
(3)富神经质产蛋鸡对饲养管理条件变化敏感,容易惊群。生产中任何突然发生的环境变化或应激因素都会使鸡群出现应激反应,表现精神紧张、食欲下降、产蛋减少、畸形蛋软壳蛋增加,甚至出现死亡。所以产蛋期应保证环境相对稳定,严格执行饲养管理操作程序。更换饲料应逐步进行,生疏人员不许进入鸡舍,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
(4)换羽的特性母鸡经过一个产蛋年(约72周龄)后,出现自然换羽现象,换羽期间鸡停止产蛋,如果打算继续饲养,可以采取人工强制换羽的措施,以提高母鸡的利用率和减少育成费用。
2.母鸡的产蛋规律及管理要点
第一个产蛋年产蛋量最高,以后每年递减15%~20%,第一个产蛋年末期达最大蛋重并维持至第二个产蛋年末,以后蛋重变小。现代鸡种商品蛋鸡第一个产蛋年的产蛋规律是:鸡群17~18周龄见蛋,20~21周龄产蛋率达50%,26~28周龄达93%以上,并维持4~5周,90%以上产蛋率可维持18~20周,到72周龄时仍然可保持70%以上的产蛋率。蛋重增加的规律是:开产蛋重小,只可达40克左右,随着产蛋率的提高蛋重逐渐增加,到产蛋高峰时达50克左右,43周龄时为60克左右,72周龄达最大蛋重63~65克。根据现代鸡种的产蛋规律可以将产蛋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产蛋初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不同阶段特点不一,产蛋初期(18~22周龄)母鸡产蛋模式不定,多有双黄蛋、无黄蛋出现,产蛋率上升快、蛋重增加也快,所以鸡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都很严格,必须保证;产蛋高峰期(23~43周龄)产蛋模式已确定,双黄蛋、无黄蛋消失,产蛋率基本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到高峰后期产蛋率有所降低,一般以每周0.3%~0.5%的速度下降,但蛋重仍然在增加,为保证产蛋率和蛋重也必须注意饲料和环境的相对稳定,特别是产蛋高峰出现前要注意增料,整个高峰期维持最大料量;产蛋后期(43~72周龄)产蛋率下降较快,一般以每周0.5%~0.8%的速度下降,蛋重增加变慢,蛋壳质量下降,鸡体易沉积脂肪,所以,应考虑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提高钙和磷的比率,也可以减少喂料量。
五、疾病防治
(一)消毒措施
1.房舍消毒
房舍消毒主要是指鸡出栏之后,下一批鸡进鸡之前空舍阶段舍内外环境及其所有物品的消毒。房舍消毒应该说是防止鸡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认真做好。房舍消毒应该按一定程序进行,一次消毒时间最少应在14天以上。另外,舍内所有物品应该另行消毒,消毒方法主要有药物喷雾、药物浸泡、火焰喷射等。
对于舍外的消毒主要是指鸡舍周围环境和道路等的消毒。首先应将杂草、污物清除干净,然后使用药物进行消毒,一般多采用3%~5%的氢氧化钠溶液喷雾消毒,冬季采用撒布生石灰的方法消毒,但都应该在进鸡之前进行,并在养鸡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消毒。
2.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是指在养鸡生产过程中连同物品、设备一起对于鸡群的消毒。带鸡消毒也是防止鸡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起到随时随地杀灭病源微生物的作用,科学地进行带鸡消毒还能净化鸡舍环境和空气,有利于促进蛋用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能力的发挥,必须认真进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药物喷雾,所以选择适宜的药物很重要,应该是高效低毒、无刺激、无副作用的药物,并且使用方便。目前,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有三大类:季胺盐类、含氯制剂、含碘制剂;其次就是药物的稀释,必须按照选择的药物有效含量配制一定浓度才能使用;再就是喷雾时要将舍内所有物品、设备以及环境和鸡体全面喷到。为了防止病源微生物对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性,应选择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一般2~3周交换一次。带鸡消毒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必须认真执行,并且在养鸡开始就要进行,使鸡适应以减少应激。消毒次数应根据不同季节灵活进行,冬季每周一次,夏季隔日一次,春秋季节三天一次。
3.日常消毒
房舍消毒和带鸡消毒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消毒措施,对于生产人员、工具、车辆等不固定因素,以及特殊情况下时,应该严格按照兽医卫生防疫要求和鸡场防疫要求进行必要的日常消毒,主要包括鸡场出入处、鸡舍出入处的消毒设施管理,人员衣物的消毒管理,车辆、工具等的消毒管理,日常消毒工作最好安排专人负责。
(二)预防用药
为更好防止由细菌引起的鸡病发生,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蛋用鸡生产,主要应该针对控制肠道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用药。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沙门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目前,生产中常用的主要有喹诺酮类药物,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支原体病和普通感冒引起的呼吸疾病,常用的主要有泰乐菌素类和红霉类药物。预防用药注意的问题是对症和时机,使用时要严格按药物说明或遵守兽医处方规定执行,同时注意药物残留问题。
(三)免疫接种
蛋用鸡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的疾病主要有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减蛋综合症、禽流感、鸡痘等。
六、日常管理
(一)工作程序
养鸡生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不但要求饲养人员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要根据鸡的生活习性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程序,以达到科学饲养。工作程序制定后应严格执行,蛋用鸡每天生产的工作程序如下(供参考):
开灯—→观察鸡群—→清扫—→清理水槽、料槽—→加水—→加料—→均料—→拣蛋—→
(重复加水—→加料—→均料—→拣蛋过程)—→清粪—→清扫—→记录—→准备第二天工作。
除此之外,称重、消毒、免疫接种、光照管理等技术工作按要求进行。称重的目的主要是监察鸡的体重增重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合理供料,实现科学饲养,降低生产成本。称重一般每周进行一次,方法是在鸡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鸡只,一般为鸡群数量的5%,但最少不能少于30只,称重时应固定人员、称具和时间,以防止误差,产蛋期间不必称重。
(二)记录管理
蛋用鸡生产必须做好记录,以便于更好管理和总结经验教训。记录的主要内容有:每天鸡只存栏数、死亡数、淘汰数、耗料数、产蛋数和环境情况(温度、湿度、光照、卫生)以及采取技术措施情况(调群、投药、免疫、消毒、称重)等,每周还要做好累计,当鸡群发病时更应详细准确做好记录。蛋用鸡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记录详见表8、表9、表10、表11、表12。
表8 蛋用雏鸡、育成鸡生产记录
日期 |
日龄 |
周龄 |
存栏数(只) |
死亡数(只) |
淘汰数(只) |
耗料量(㎏)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累计 |
|
|
|
|
|
|
|
|
|
|
|
|
|
|
|
表9 蛋用鸡产蛋期生产记录
舍号:饲养员:
日期 |
周龄 |
日龄 |
存栏数(只) |
产蛋数(个) |
产蛋率(%) |
产蛋量(㎏) |
耗料量(㎏) |
备注注 |
死亡 |
淘汰 |
存栏 |
合格蛋 |
破损蛋 |
|
18 |
120 |
|
|
|
|
|
|
|
|
|
|
121 |
|
|
|
|
|
|
|
|
|
|
122 |
|
|
|
|
|
|
|
|
|
|
123 |
|
|
|
|
|
|
|
|
|
|
124 |
|
|
|
|
|
|
|
|
|
|
125 |
|
|
|
|
|
|
|
|
|
|
126 |
|
|
|
|
|
|
|
|
|
周累计 |
|
|
|
|
|
|
|
|
|
|
19 |
127 |
|
|
|
|
|
|
|
|
|
|
128 |
|
|
|
|
|
|
|
|
|
|
129 |
|
|
|
|
|
|
|
|
|
|
130 |
|
|
|
|
|
|
|
|
|
|
131 |
|
|
|
|
|
|
|
|
|
|
132 |
|
|
|
|
|
|
|
|
|
|
133 |
|
|
|
|
|
|
|
|
|
周累计 |
|
|
|
|
|
|
|
|
|
表10 蛋用鸡生产管理记录
日期 |
日龄 |
周龄 |
温度℃ |
相对湿度 |
光照制度 |
消毒措施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1 蛋用鸡生产技术措施记录
日期 |
日龄 |
周龄 |
技术措施及实施方法 |
实施时间 |
实施人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2 蛋用鸡生产结果分析统计表
日期:年月日技术员:
周龄 |
产蛋量(㎏) |
耗料量(㎏) |
料蛋比 |
蛋重(g) |
与生产标准比较存在的问题 及应采取的措施 |
18 |
|
|
|
|
|
19 |
|
|
|
|
|
20 |
|
|
|
|
|
21 |
|
|
|
|
|
22 |
|
|
|
|
|
小计 |
|
|
|
|
|
23 |
|
|
|
|
|
24 |
|
|
|
|
|
25 |
|
|
|
|
|
26 |
|
|
|
|
|
小计 |
|
|
|
|
|
27 |
|
|
|
|
|
28 |
|
|
|
|
|
29 |
|
|
|
|
|
30 |
|
|
|
|
|
小计 |
|
|
|
|
|
31 |
|
|
|
|
|
32 |
|
|
|
|
|
33 |
|
|
|
|
|
34 |
|
|
|
|
|
小计 |
|
|
|
|
|
69 |
|
|
|
|
|
70 |
|
|
|
|
|
71 |
|
|
|
|
|
72 |
|
|
|
|
|
累计 |
|
|
|
|
|
七、鸡常见疾病类别
(一)表现为呼吸困难的常见疾病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鼻炎,鸡败血霉形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禽流感,鸡痘,鸡曲霉菌病。
(二)表现为神经症状的常见疾病
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维生素E和硒缺乏症,大肠杆菌病(脑炎型),食盐中毒,叶酸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6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禽流感
(三)表现为鸡冠、眼睛或面部肿胀的常见疾病
鸡霍乱,禽流感,大肠杆菌感染,鸡痘,鸡传染性鼻炎,鸡衣原体病,鸡败血霉形体病,肿头综合症,维生素A缺乏症,禽脑脊髓炎,氨气刺激症。
(四)表现为皮肤出血、坏死的常见疾病
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马立克氏病、鸡痘、维生素PP缺乏症、维生素H缺乏症、泛酸缺乏症、锌缺乏症
(五)表现为肝炎及肝脏病变的常见疾病
鸡霍乱,鸡白痢,鸡伤寒,鸡大肠杆菌病,鸡结核病,鸡弯曲菌肝炎,组织滴虫病,包涵体肝炎,鸡淋巴白血病,马立克氏病,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鸡败血霉形体病,鸡曲霉菌。
(六)表现为肝脏及气囊病变的常见疾病
鸡白痢,鸡败血霉形体病,鸡结核病,鸡曲霉菌病。
(七)表现为肾脏肿胀或花斑病变的常见疾病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痛风、鸡病毒性肾炎、新母鸡病、尿素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曲霉菌素中毒、维生素A缺乏症
(八)表现为产畸形蛋、软皮蛋和产蛋率下降的常见疾病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症(1976),鸡白痢,鸡伤寒,鸡绦虫病,鸡蛔虫病,笼养蛋鸡疲劳症,维生素D缺乏症,锰缺乏症,新城疫ND,禽流感AI,鸡传染性喉头气管炎ILT,结核。
(九)表现为关节肿胀腿骨发育异常等运动障碍的常见疾病
鸡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滑液囊霉形体病,病毒性关节炎,关节痛风,胆碱缺乏症,维生素B11缺乏症,锰缺乏症,维生素PP缺乏症、锌缺乏症。
(十)表现为肠炎和下痢症状的常见疾病
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轮状病毒感染,鸡结核病,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鸡组织滴虫病,鸡伤寒,溃疡性肠炎,链球菌病,绿脓杆菌病,腺病毒,沙门氏菌病,禽流感,球虫。
(十一)具有垂直传染性的常见疾病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白血病,鸡支原体病,鸡贫血因子(CAA),禽腺病毒(包涵体肝炎IBH),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症(RE),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能),鸡传染性脑脊髓炎(AE),禽来利桑那菌病(副大肠杆菌),结核(可能)。
(十二)导致免疫抑制的常见疾病
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法氏囊炎(IBD),鸡马立克氏病(MD),禽白血病(ALL),网状内皮系统增生症(RE),鸡传染性贫血(CAA),鸡传染性喉头气管炎(ILT),传染性腺胃炎,呼肠孤病毒,出血性肠炎,霉菌毒素中毒。